7月26日-28日,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800余家企业展出了3000余项前沿科技展品。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安永始终站在行业前沿研究和应用创新科技,此次WAIC安永大中华区也重磅发布了“安永智能问答3.0产品功能”,创新重塑Ai智能顾问边界。
凤凰网就安永在Ai智能问答领域的探索,企业Ai与ESG结合实践中的挑战和解法,AI对全球ESG管理场景的推动等多方面问题,邀约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进行了深入解答。
发展ESG已成为大公司“必需项”
企业可锚定未来机遇
在一些企业看来,ESG投入本身就是成本项,Ai的接入更会推高公司负担。那么ESG与财务目标如何协同,又如何避免Ai投入ESG成为公司的纯成本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李菁认为,首先对大企业而言,不做ESG会面临更大挑战。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碳排放(尤其是单位产品碳排放)有严格要求,若不控制碳排放、不注重环境保护,可能被市场淘汰,例如进口被加征关税,例如消费者更倾向选择绿色消费品,进而失去更大发展机遇。
实际上,大企业投入ESG的成本是值得的,甚至能带来收益。因为做好ESG能树立良好品牌形象,降低单位产品碳足迹,增强对市场的负责任形象,助力拓展全球业务。大企业推进ESG工作带来的未来机遇和商业利益,远大于当前的技术成本。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员工数量有限,无需像大企业那样专门搭建ESG管理系统、设立专门部门收集数据及构建风险治理体系,它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解决成本问题。
比如安永于今年发布的智能问答,就能帮助其开展基础性ESG工作。安永智能问答1.0版本整合了审计、税务、咨询、战略与交易及金融服务五大核心领域的海量专业知识,并可高效精准的智能问答;2.0版本在交互体验和内容覆盖上实现了升级,拓展多模态协同能力;3.0版本产品功能更在服务形态上完成了从问答工具到智能顾问的关键转变,以“ESG叙事线、ESG议题库、ESG愿景图、企业碳核算”四大智能引擎,精准回应企业ESG披露与管理的核心需求。
此外,还有很多小工具能为中小企业赋能,让其ESG管理更便捷、高效且成本更低,既满足监管要求,又能减轻成本压力。
数据准确、把握痛点、未来价值
ESG落地的三大关键问题
企业无论发展到何种规模,在运用科技推动ESG落地时,都存在各类实际问题,如何具体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李菁认为,首要问题是确保ESG数据的精准性。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ESG工作离不开精准数据,因此大企业需从传统人工用Excel收集数据,转变为利用ESG智能管理系统等IT化办公方式,收集全球各产业链、分子公司的用水、用电、用能数据,以及员工数据和社会治理相关KPI,确保数据的量化和精准。
其次,要把握企业所在行业及发展阶段的痛点。不同行业面临的ESG挑战不同,比如钢铁、电力、电解铝等行业需关注排放控制、配额使用与交易;金融行业则要聚焦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新领域,以支持可持续发展。
再者,未来ESG的场景应用必然能带来商业价值。企业不能仅将ESG视为成本支出,做好ESG可提升评级,吸引负责任投资人关注,进入其投资池,进而提升股票市场价值和公司市值,让ESG成为盈利点。
ESG将催生新行业或细分产业
须磨炼相关核心竞争力
未来Ai与ESG的融合发展,可能催生出哪些新的行业标准或商业模式,在ESG发展与服务中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李菁表示,在人工智能推动下,ESG领域会诞生新的行业或细分产业,尤其在垂类领域,比如生命医疗行业、金融行业、科技行业等,都可能在“Ai+ESG”模式下诞生新的产品和细分行业。
以安永为例,目前我们的服务涵盖多个行业及各类标准,较为全面,未来也可能在更多垂直和细分领域找到更大服务空间。在Ai等科技推动ESG发展的过程中,安永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安永的可持续发展部门已经在全球成立40多年、在中国成立近20年,有着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并积累了庞大的行业数据和知识,这些是难以被复制,且能通过Ai更好呈现与应用的。
“其次是我们的初心。安永智能问答面向C端免费开放,旨在实现知识普惠、知识平权,让大众通过小程序就能获取可持续发展知识,推动更多人参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工作。面向B端,我们提供更深入、细化、定制化的产品,助力中国企业在ESG发展中扎实工作,将挑战转化为机遇,获得更好的商业机会。”李菁表示。
善用Ai提前筹谋ESG
弥补中企出海信息隔阂
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ESG 与Ai是两大支柱,那么应用好它们来推动中企出海?李菁指出,不同经济体对ESG都有相应法规要求,中国企业出海前,需通过Ai了解目的地市场的法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明确红线、文化融合点及可利用的激励补贴政策,提前规避风险、寻找机遇,弥补信息隔阂。
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在ESG方面起步较晚、与国外存在差距,出海前应将ESG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提前了解目的地在劳工、用工安全保护、环保法规等方面的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更显著提升企业出海的效率和效果。

